11月17日,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省委书记信长星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城市工作的战略部署,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和内涵式发展主线,加快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既是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战略部署的落地,也彰显了江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
城市是创新的容器,更是发展的引擎,内涵式发展的精髓在于让创新基因渗透城市肌理。当城镇化进入稳定期,单纯的规模扩张已难以为继,唯有以创新重构发展逻辑,才能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南京百家湖硅巷从低效用地到创新高地的蝶变,让老旧厂房生长出数字经济的新枝,印证了创新生态培育对城市活力的激活作用。这也告诉我们,唯有构建无“围墙”的创新体系,才能让创新型经济成为大中小城市梯次发展的共同底色,推动城市群在协同创新中凝聚起不可替代的竞争合力。
人民城市的温度,藏在宜居的细节里,显在美丽的底色中。“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在江苏的城市更新实践中愈发清晰可感。“优化城市内部布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将“人的需求”置于城市发展的核心坐标。苏州美罗文化创意园对老旧仓库的活化利用堪称典范。不搞大拆大建的粗暴改造,而是以“修旧如旧”的敬畏之心,让城市记忆与现代生活在此交融共生。这背后折射的,是城市发展从“造城”到“营城”,从“见物”到“见人”的转变。当绿色转型成为美丽城市的必由之路,降碳减污扩绿的协同增效,更让清水绿岸、鸟语花香从“景观点缀”变为“生活常态”,让市民的获得感在家门口悄然升级,让城市真正成为有温度的精神家园。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韧性为骨、文明为魂、智慧为脉。三者如同鼎之三足,共同支撑起现代化城市的长远未来。“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智慧化精细化治理”,构成了城市行稳致远的三维支撑体系。韧性是城市的“安全铠甲”,唯有强化房屋安全保障与公共安全治理,才能让城市在风险挑战面前从容不迫;文明是城市的“精神基因”,从苏州古城的保护性更新到扬州历史街区的活化利用,唯有敬畏历史、守护文脉,才能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翼齐飞;智慧是城市的“神经中枢”,昆山的“业标镇管”、南京的“随手拍”平台,无不彰显技术赋能下的治理革新,当大数据打通“最后一公里”,当党建引领凝聚共治合力,城市治理便既有了科技的精度,更有了民生的温度。
城市是凝固的艺术,更是流动的画卷。江苏以内涵式发展为笔,以民生需求为墨,正在江淮大地上勾勒出一幅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鲜活图景。从创新生态的培育到宜居品质的提升,从韧性基底的筑牢到文化血脉的延续,每一步前行都彰显着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当会议部署转化为具体实践,当制度创新融入日常治理,江苏必将以蓬勃生机,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让“强富美高”的城市梦想在每一寸土地上绽放。(安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