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锐见
扫码领鸡蛋、打卡直播间,这些看似无害的行为,可能让老年人陷入消费陷阱。
近日,一份16个省市消费者协会组织开展的私域直播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老年消费私域直播领域,存在精准围猎老年群体、虚假宣传、商品售后问题突出、维权难度大等突出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线下调查所涉及的30个直播间样本,无一例外均涉嫌存在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违规行为。
通过私域直播,诱惑老人钻进消费骗局,为何总能屡屡得手?其根源也许就在于对老年人心理的精准把握。

子女忙碌、社交圈缩小,让许多老人渴望情感关怀。骗子利用“早安爸妈”“健康提醒”等话术,迅速拉近与老年人的距离,然后再根据老人特点分类突破,比如对“老漂族”“空巢老人”,就以情感作为突破口。加上老年人普遍触网时间短、辨识能力较低,确实很容易卸下防备,落入圈套。
令很多子女烦恼的是,私域直播的隐蔽性,往往很难维权。私域直播这种消费模式藏身于微信群、会员专属链接,常常将“圈外人”拒之门外。不良商家刻意脱离平台交易,让引流、下单、支付等环节分散在不同平台,增加监管和维权的难度。

特别是直播链接“一次一换”,且无回放功能,导致“虚假宣传”取证变得困难重重。部分直播间更以“科普”为名,让老人私下联系“专属客服”买课、购物。这又让受害者拿不出有效的交易证据,在维权时陷入僵局。
更有甚者,消费者即使维权得到支持,但又遇到直播间的经营主体多为“三无公司”,出现问题就“跑路换壳”,最终都是投诉、索赔无门。
《2024年中国私域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私域电商交易规模同比增长8.69%,成为电商行业的重要增长极。当众多老人走进数字世界,如何才能让他们不再独自面对陷阱?
首先,私域直播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运用技术手段识别高风险直播间,拦截违规链接,封禁问题账号,并设置便捷的举报入口。其次,家庭也是重要一环,子女应承担“数字反哺”责任,帮助老人科学上网购物。另外,社会各方也需共同织就支持网络,如在社区开展案例式防骗宣传、媒体加强反诈公益宣传等,提升老年人风险辨识能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只有多方携手,才能筑牢权益保护屏障,让“银发族”在数字时代也能安全消费、舒心生活。当然,也要提醒那些设局坑害老人的私域直播经营者,乘早收手,毕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敏锐观察 洞见前沿
南京广电·牛咔视频记者:王连琦编辑:张力伟主编:梁娜制作: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图片来源:央视财经、北京日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