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 > 正文

苏超戏法:“对手”秒变“对手戏”!

2025年09月07日   稿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锐见

踢平了!昨晚,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上的比分牌定格在1:1,现场观众达到60817人,创下了“苏超”单场观众人数新高。

赛场之上,除了南京队、徐州队球员冒雨拼搏,还有更多精彩在看台之上:“比赛第一,文明并列第一”“江苏十三画,个个美如画”“文明是无声喝彩,尊重是最强助功”……

“苏超”南京队主场VS徐州队,“战火”其实远不止于赛事本身。早在赛前,场外的“暗战”就打热了——不是球员间的战术博弈,而是南京、徐州两地文旅先“卷”起来了。

徐州文旅大概是把“人多力量大”刻进DNA了,提前半个月就在网上“摇人”,一句“阿南,我等这一天很久了”恍若发出了江湖召集令,一大波外地文旅赶来“给徐老大撑场面”。这“扛把子”排面儿,连徐州网友都调侃:“咱这波,算不算是‘借势出圈’的天花板?”

当然,一向以“低调”著称的南京文旅也没闲着,没搞“人海战术”,反手和北京文旅组了个“双京”CP:北京&南京“京”天官宣,给南京加油!彼此是最美的那道彩虹。网友戏评:“这是大小王一起出,来个王炸!”

其实,南京、徐州这两座城市的“反差萌”,早就刻在骨子里了。南京是六朝古都,秦淮河畔、长江边的城市自带文人墨客的细腻,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地铁里挤的是拿着方案的白领,老门东里坐的是喝茶听曲的游客;而徐州则是“帝王之乡”、四省交界的地儿,自带股豪爽劲儿,徐工集团的机械臂挥得比谁都有力,云龙湖边的烧烤摊烟火气能飘三条街……

别看风格差得远,这两座城市的缘分,能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连经济互动的“底子”,都是历史给铺好的。

从古代到近代,南京是军事重镇,背靠长江天险,是战略中枢;徐州是“北国锁钥”,守着南北要道做军事“守门员”。两地一南一北,物资转运、兵力调配都得互相通气搭手,算是早期的“区域协同”雏形。

南京

徐州

到了现在,这种“互补”更加明显。

交通上,南京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海陆空全方位布局,长三角城市群里自由切换,那叫一个顺;徐州则是全国性交通枢纽、重要的运河城市,四省物流在此汇聚中转。宁徐两城连起的线路,打通了江苏南北的“经济动脉”。现在从南京到徐州,高铁最快1小时06分即可到达。

在经济上,南京、徐州更是“精准搭档”。今年,徐工集团拉着南京邮电大学等几十家单位组建数据产业创新联合体,开启产业创新新模式…… 

正如“苏超”这场球,早已不是简单的赛事,更像个“经济互动赛道”。文旅先“开卷”,就是最好的例子:徐州,借赛事拉来全国文旅关注,顺便推一波汉文化旅游和烧烤经济;南京,靠“双京联动”,既巩固了古都IP,又赚足“眼球”,这一波流量转化,比硬投广告划算多了。

南京教师团队

徐州队球迷

再往深了说,昨晚的南京奥体中心来了60817位观众,创下“苏超”单场观众人数之最。其中有多少企业老板、投资人?看完球,会不会顺便去对方城市考察项目?球迷看完球,会不会去打卡对方城市,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这不就是实实在在的“消费联动”吗?

以前,城市互动总怕“抢资源”。现在的一场场“苏超”比赛,却用泼天的流量、真金白银的入账,反复证明着“找对赛道,比争输赢更重要”。毕竟,借着一场球,让老百姓多了个互相串门的理由,让各路资源看见南京、徐州,看见江苏,甚至是看见中国,那是真香!

世界如此辽阔,城市之间哪能仅仅是“对手”?像“苏超”这样借着一场球赛,把文旅、经济、人脉都串起来的“对手戏”,才是真的“共赢”。

无论如何,今天南京的鸭血粉丝汤店和徐州的烧烤摊,估计都要多出不少食客~

南京

徐州

敏锐观察 洞见前沿

南京广电·牛咔视频记者:林曦制图:李睿编辑:翟小佳主编:梁娜制作: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徐州发布

【责任编辑:王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