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 > 正文

展馆看百年 | 日军档案:8·15无条件投降,新四军是南京城下唯一中国抗日军队

2021年08月15日   稿源:新江苏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永存史册的伟大胜利!

76年后的今天,“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上,一份记载着新四军抵达南京城郊信息的日军作战档案从敌人的视角还原了当年的故事:侵华日军投降之际,新四军淮南军区南京支队从六合划子口渡江,兵临城下,直接威胁着日伪在华统治中心——南京。

这份档案是侵华日军“登集团”(即侵华日军第13军)参谋部在日本投降后不久的报告,记载了新四军部队计划占领南京城区的军事攻势:“龙潭北方地区”“新四军”“侵入”……寥寥数语间,敌寇的慌张之态毕露,新四军部队势如破竹般的行军景象重现眼前。

将岁月的齿轮拨回1937年7月,卢沟桥的炮声成了中华民族抗战总动员的号角。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抗日的怒火燃遍山河,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滚滚洪流中。

江苏大地上,也经历着血与火的淬炼。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当天,新四军部队来到江苏境内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南京周边也成为游击战的战场。在党的领导下,江苏境内各敌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南京周边的敌后军民团结一心,始终坚守在南京周边广大地区,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不倒的长城。

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新四军部队已在江苏多地发动局部反攻。展中日军档案所记录的新四军部队兵临南京城下的信息,实则为局部反攻胜利之势的延续。

关于这段史实,在党史、军史权威书籍中早有权威记载。如《新四军战史》一书中所记:“淮南军区新组建的江南第1支队(又称南京支队),在支队长陈雨田、政治委员张登(沙文汉)率领下渡江南下,攻克龙潭、栖霞山等地,兵临南京城下”。

“展中的这份日军档案与我方史料实现了互证,从驻守南京的侵华日军角度证实,日军投降时,南京城下唯一的中国抗日军队就是新四军部队。”据历史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大纲脚本组工作人员胡卓然介绍,这支部队为距南京城最近的新四军第2师兼淮南军区组建的南京支队,与南京市区仅一江之隔。而在南京东郊的龙潭、栖霞一带,早有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地方武装,并建立了“上元县抗日民主政府”。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我军成建制的大部队渡过长江后立即到达南京东郊,在南京城下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书写了江苏抗战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抗战胜利之际的这段史实,在时代亲历者的回忆中还能寻得更多细节。

新四军南京支队政委沙文汉曾是中共淮南区委城市工作部部长,也是带领先遣部队渡江挺进南京的主要负责干部之一,他在自传中留下了这样一段回忆: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投降时,派我任南下先遣队政治委员,率部队及干部队渡江至南京东面的山区,一面打残敌开展郊区及农村工作;一面布置南京工作。

“百舟一令齐飞渡,十里长江驰怒龙”“忽听炮声起未久,前军已报入龙潭”……部队自六合渡江抵达南京城郊的途中,沙文汉先后创作了三首诗,于荡气回肠间还原了整个行军过程。“他们冒雨出发,在划子口渡江后攻入南京以东的龙潭,诗中所说的部队,就是日军资料中提到的新四军部队。”胡卓然说。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日军士兵的记述。据胡卓然介绍,抗战史学界近年收集到的日本侵华老兵回忆录《战旅回想》一书里,收录着高桥四郎关于1945年8月的回忆,他曾在日军驻南京的“金陵部队”中受训,这份回忆从侵华日军的视角,展现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南京城的情况。

“(1945年8月)15日晨部队紧急集合,我们分乘卡车被带往南京市中心总司令部附近的大环岛处。”听到“日本的确是无条件投降了”的消息后,高桥四郎回忆,“当时我们一下子泄了气,周身被难以名状的无力感侵袭。”与此同时,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的附近,他和其他日军接到命令:“新四军正前往南京,必须死守此地。”

但胜负已定,曾狂悖叫嚣几个月“解决中国事变”的日本,终被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打得铩羽暴鳞、惨败而归。

如今,再见当年新四军南京支队渡江地——六合划子口,远山横卧于水天相接处,渡船接连划过水面,与细雨一道掀开层层涟漪,悠远而宁静。回首烽火岁月,76年前的那场豪雨中,新四军战士以摧枯拉朽之势跨过长江,向最后的胜利发起冲锋。76年前江畔的猎猎风声里,抗战胜利即将来临,一个伟大的民族迎来了她的涅槃重生。

【责任编辑:梁熠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