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 > 正文

省级统筹推进,江苏这个“金三角”有何不一般?

2021年03月17日   稿源:交汇点
 最近公布的《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布局建设徐州—连云港—淮安综合性物流枢纽,加快海港、陆港与空港一体建设,共同打造现代物流“金三角”,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关心江苏发展的人不难发现,打造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连云港海港“物流金三角”,是江苏融入国家战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及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通道的重要举措之一。

打造“物流金三角”,江苏有何规划部署?徐州、淮安、连云港三市如何全力推进?“瞭望君”带您一同了解。

淮海国际陆港铁路货场

淮海国际陆港铁路货场

“金三角”不一般

加快建设“物流金三角”,是江苏这一两年持续推动的大事。“瞭望君”注意到,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多次会议、多个场合强调,加快建设“物流金三角”。

“瞭望君”注意到,去年7月召开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把“加快建设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连云港海港”作为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持续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根基的内容之一,并在加快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级的背景下,要求加快建设这“三港”。

去年底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在部署“站在更高起点推进开放”时,提出加强对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三港联动发展的省级层面统筹。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今年1月,娄勤俭在接受多家央媒采访时,多次强调江苏打造“物流金三角”、融入国家战略的探索。他说,通过建设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和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连云港海港“物流金三角”等举措,江苏将加快改变南强北弱、江强海弱现状,构建现代化省域发展形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通道。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期间,娄勤俭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江苏要以交通、物流为重点系统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持续打造自贸试验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淮海国际陆港、通州湾新出海口等重大平台。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最近在接受“瞭望君”采访时表示,围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建设80个左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江苏争取连云港-徐州-淮安纳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苏北物流“金三角”,支撑连霍新亚欧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

“金三角”逐个看

在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下,“物流金三角”建设进展如何?“瞭望君”带您去逐个了解。

先来看徐州国际陆港。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就在3月10日,又一个淮海国际陆港基础功能性项目落地——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中心暨集装箱场站运营启动仪式举行,当天,俄罗斯远东船务(上海)有限公司与徐州淮海国际陆港集团集装箱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齐浩/摄

齐浩/摄

淮海国际陆港“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中心项目运营后,将填补徐州地区集装箱集散设施的空白,突破“公铁水”多式联运的关键环节,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为淮海国际陆港战略作用的发挥注入强大动能。可谓是淮海国际陆港建设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

这个枢纽中心既可与徐州综合保税区、高铁物流园充分互补,又可与徐州观音机场互联互通,促进徐州地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无缝对接,实现区域物流企业“公铁”“公水”“铁水”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转换。

不难看出,徐州把建设淮海国际陆港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牵引全局发展的重大战略,举全市之力推进落实。

这是由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重要战略意义决定的。作为全省首个陆港区,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于去年7月30日应运而生,目标是建成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这是江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扩大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布局。

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建设瞄准国际规则和全域开放体系,加快完善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开放平台、贸易服务等功能,加快建设“全功能、现代化、国际化”内陆型中转枢纽港,打造“‘一带一路’交汇点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内陆国际化枢纽经济增长极”“江苏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淮海经济区崛起引领区”。

徐州陆港港务区下辖1个镇、3个街道,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12.8万人,实行一体化管理体制。港务区承担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战略,以及省、市重大发展战略的历史使命,将全力建设国际化、全功能、现代化国际中转枢纽港。成立以来,徐州陆港港务区已经展现强劲活力:

港务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产业、交通等专项规划同步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和以现代物流为主导的“1571”产业体系基本确立;

徐州中欧班列去年累计开行304列,同比增长49%,增速全省第一;

中农联温控食品和农产品贸易中心、中林木材集散中心项目已签约落地,一批优质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瞭望君”了解到,下一步,徐州国际陆港将全面启动“港产城”一体化建设。

中欧班列(徐州到杜伊斯堡)

中欧班列(徐州到杜伊斯堡)

以完善国际陆港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壮大枢纽经济。对标国内先进陆港,加快完善 “双核多点”间的多式联运和协同发展,建立集采购、仓储、制造、分拨、交易于一体的“运产贸”生态,力争5年内集聚物流企业超5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超500亿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

以做大做强中欧班列为依托,加快完善现代开放平台。提高中欧班列覆盖城市范围,今年计划开行超400列,“十四五”末突破1000列。加快贯通“河海统筹、欧亚陆桥、快捷路网、空中走廊”四大线路,力争到2025年,铁路货运量增长60%以上,多式联运货运量翻一番,低成本、高效率的“一带一路”节点基本建成。

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为方向,加快建设现代陆港新城。精心设计打造地标性建筑、商贸集聚区、开放空间等重点区域,今年计划把铁路货场片区、亿吨大港片区、商务中心片区等三大片区开发同步启动,辖区骨干道路等基础城建设施全面铺开。

以提升要素集聚能力为目标,加快打造现代营商环境。密切与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对接协作,形成互相支撑的“黄金三角”。深化与西安、郑州等重要节点城市以及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等沿海沿江港口合作,加快建成立足江苏、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一流国际陆港,全面提升全球要素配置能力。

徐州国际陆港坚持“设区育港、以港聚产、以产兴城”,而淮安空港则提出“机场带动物流,物流带动产业,产业带动城市”的发展思路。

航空运输作为一个地区连接内外的空中通道,是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发动机。淮安空港建设,同样被人们寄予厚望。

从交通区位优势看,淮安机场向北、向南、向东1.5小时航程分别覆盖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以及邻近的日韩,便于联通和服务国内国外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市场。

从资源条件优势看,相较长三角地区核心腹地机场分布集中、航班密集、机场空域和时刻容量趋于饱和,淮安机场则是纯民用运输机场,不位于繁忙航路航线,距离周边机场100公里以上,机场建设发展的空域条件优势突出。

从市场潜在需求看,淮安南北两个方向分别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淮河生态经济带产业体系较为完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较好,未来航空货运需求潜力大,淮安机场已成为航空物流产业链上的重要节点。

可以说,在淮安建设航空货运枢纽,既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也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全局性谋划,既能满足长三角及周边地区、淮河流域货物中转、集疏和分拨等航空货运需求,也有利于打造枢纽经济、提供新的发展动力支撑。

淮安机场航空货站

淮安机场航空货站

值得注意的是,淮安空港积极谋划,加快与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海港形成“金三角”。

坚持高位统筹谋划。淮安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级领导小组,并提请江苏省政府成立省级层面协调小组,构建高效率的工作机制,加大规划政策制订、重大项目报批、招引重点龙头企业,连续两年将淮安空港建设作为淮安市政府“十件要事”强力推进。淮安市政府联合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编制《淮安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

坚持重点攻坚突破。紧盯政策争取、企业招引、全货机航线三项重点攻坚突破。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成功纳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批复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2019年7月,淮安机场开通淮安至西安全货机航线,累计飞行超200架次,载运率超80%,机场当年货邮吞吐量突破万吨大关。去年机场开通至郑州、福州、深圳全货机航线,货邮吞吐量逆势上扬,达1.2万吨。

坚持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提升机场功能,2019年全面完成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去年启动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及围界报警监控系统。全力推动空港园区建设,去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个,竣工验收亿元以上项目3个,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个。

接下来,淮安聚焦“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力推进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力争到2025年,航空货运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航空货运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奠定区域性航空物流集散中心地位。具体举措有:

提升机场设施保障能力。完善机场总体功能布局,集中布置航空货运保障设施,完善货运航空公司基地、油料、空管、机务维修等各类配套设施建设。货运保障能力不低于30万吨,年货邮吞吐量力争达20万吨,开通全货运航线10条以上。

提升航空物流服务竞争力。构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加强淮安机场与高铁东站、涟水站、内河枢纽港的联系。完善航空网络,构建通达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关中等国内主要城市群的货运骨干航线,集散快递邮件、电子产品以及鲜活水产品、特色农产品等。

大力发展航空枢纽经济。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健康为主导的空港产业园“1+3”产业体系,推动港、产、城、人有机融合,力争落户航空货运龙头企业项目,积极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建设“枢纽港、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和标杆示范,这是连云港港发展的重要使命,也是港口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以连云港区为主体,以赣榆港区为北翼、徐圩港区和灌河港口为南翼,连云港港“一体两翼”组合港基本成型。全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70个,设计能力1.74亿吨。

“瞭望君”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连云港市委书记项雪龙表示,“十三五”以来,连云港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加快建设大港口、构建大交通、发展大产业、推动大开放、促进城市功能品质大提升、实现连云港大发展。

去年,连云港港完成同口径吞吐量2.53亿吨、增长3.7%,集装箱量完成480万标箱、增长0.4%,机械车辆出口量超9万台辆、增长38%。

去年,完成投资30亿元,连云港区成功靠泊32万吨矿石船,液化装卸场站实现重载运行,40万吨级矿石码头获得国家布局。

去年,联合中远海运共建内贸区域中转中心、广州港打造南北联动通道、周口港开通豫货出海水路,新辟近洋沿海航线5条、内河航线3条;国际班列开行555列、增长18%。

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港兴市”,未来五年,连云港将全力推动四港同建,以“主业强、物流兴、联运畅、资本优”为主引擎,确保全港吞吐量达3亿吨,计费集装箱量年均增长10%以上;多元投入150亿元,推动主体港区形成“五大中心”、两翼港区撬起“港产联动”、上合物流园扩大“港园互用”,通过能力新增8000万吨以上;集装箱航线总数突破100条,海铁联运量实现100万标箱,国际联运量占比增至50%以上,两基地一班列、铁公水全流程、自贸港便利化等品牌更富特色。

狠抓生产发展,市场营销和业务创新。突出陆桥沿线、环太平洋、南北中转、长三角一体化、两翼临港产业五类区域,加快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融合协同,推动通道优势向规模优势提升、装卸运输型向物流枢纽型转变。

聚焦功能提质,加快重点工程和项目推进。以“国际海港枢纽”为契机和取向,重点推进主体港区4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型集装箱泊位、旗台混矿堆场等项目获准建设以及国际邮轮、冷链物流等设施配置,夯实自贸区港航中心、智能化集装箱中心、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国际粮食中转中心和液体散货分拨中心基础。

突出陆海联运,优化物流通道和供应服务。坚持以“智慧港口”为引领,推进“基于数据挖掘的全程物流供应链,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多式联运“一单制”、物流服务“一站式”等功能。加强港航路贸合作,发挥内河港际联盟作用,放大精品直达班列优势,打造铁水联运枢纽。

紧扣改革赋能,推进贸易便利和效率提升。聚集口岸工作合力,聚焦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抓紧申报汽车整车进口、冷链物流、船舶加油等资质,开展客滚轮非强制引航、冷冻货物集拼过境、精铜矿混配筛分等模式案例,培育国际航运、保税物流、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交易等新型商贸业态。

深化东西双向开放,加快向开放强省迈进。相信在江苏增创开放新优势的进程中,江苏“物流金三角”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黄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