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 > 正文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建设创新名城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0年12月23日   稿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2020年创新指数显示,南京综合排名由2017年的全球第94位跃升至第21位;在科技部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南京在72个城市中位列第4。近年来,南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连续三年召开部署创新的新年第一会、出台支持创新的市委一号文,打出优化创新生态的“组合拳”。

2017年下半年,南京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目标,从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到“科创森林”培育,从加强源头技术供给到吸引高端资源集聚,从创新委成立、高新园区去行政化改革到连续三年市委一号文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为中心城市创新发展打造了南京样板。

创新组建人才持大股的40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引入职业经理人并作为机构的“合伙人”。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等一批国际顶级科研机构,还有安德烈·海姆、姚期智、王泽山等中外院士广泛参与。人才团队平均持股比例为56%、最高的达到90%,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南京莱斯网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贺成龙说:“莱斯网信技术研究院接近有20%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最大的程度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和创业的热情。”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是南京重点打造的服务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的科研平台,启动建设两年来已取得大网级操作系统CNOS、大规模毫米波相控阵芯片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重点围绕解决重化围江、长江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等关键问题,构建“政产学研用金介”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用科技力量支撑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从“举措创新”到“制度创新”,从“科技创新”到“全面创新”,从“对标创新”到“引领创新”,创新正成为推动南京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南京注重培育新产业、发力新经济,持续做好移大树、育树苗、老树发新芽“三棵树”文章,厚植一片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科创森林”。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宏说:“整个南京创新政策、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这种引领下,我们所从异地来,从无到有,通过2年多的时间,建成目前一个相对具备比较完善的研发创新能力 。”

市领导担任集成电路、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8条产业链“链长”,每条产业链分别制定产业链条、技术路线、区域分布和招商引资四张图谱,培育发展一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对接发展产业型基金和供应链金融等。每条产业链定期发布应用场景,打造底层技术和应用协同的“试验场”,搭平台、给机会、挖需求、找市场,让更多企业发现机会、发现价值,去围绕痛点、难点解决问题,寻求更具前景的创新模式和产品方向。

创新名城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创业南京”英才计划,聚焦“4+4+1”主导产业,构建上至高精尖缺、下至“草根”创客的人才引育格局。全球顶尖人才领衔的高端创业创新团队或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资助额度上不封顶。

 

12月11日,南京首家“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在河西新城南部的定康街41号揭牌落成,聚焦人才初次落地阶段需求,打造“类海外”环境、提供“一站式”服务,从承接载体、双创支撑、完善机制方面,为海外人才来宁提供全方位、全链条支持。

江苏领航人力资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人才产业CEO刘玿廷说:“只要是在海外的留学生回来的话,只要愿意到南京,根据南京企业的需求,我们都会做好最好的就业服务。”

三年来,南京通过创新名城建设,共吸引8名诺奖图灵奖得主、115名国内外院士来宁创新创业,全市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110万人,平均每天新增1000名以上大学生在南京就业,形成强有力的人才“强磁场”。“十三五”以来,入选的“创业南京”人才企业中,共有836家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南京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强劲支撑。

【责任编辑:宋林英】

相关阅读: